《世界桥梁》
记者手记:“跨越百年梦想的大桥”与它背后的
这么一个不断尝试新技术、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的大桥工程的核心人物,想象中的他应该是严肃、说一不二的,但现实中的吕忠达却十分儒雅,采访过程中,他语速平缓,声音温和,但每句话都鞭辟入里,对于建桥时涉及的每项技术、数据都如数家珍。
【如果您有新闻线索,欢迎向我们报料,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。报料微信关注:ihxdsb,报料QQ:】
身为工程的技术负责人,吕忠达面临太多类似的难题——如何让钢管桩防腐从而保证大桥100年的寿命?如何防范台风保护施工团队人身安全?混凝土早期开裂问题怎么解决?……“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、挫折,其实换个角度来看,它们也是机遇。主要看你怎么对待它,怎么解决它,这主要靠创新。前人没做过的,也没人告诉过你的,只有通过创新,才能把坎迈过去。”吕忠达说,做工程的都是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,不怕失败。
当时大桥指挥部提出了一个“杭州湾大桥精神”:博纳、自信、创新、奋进。凭借着这种精神,吕忠达和同事们用4年4个月的时间,提前8个月,铸就了这条“海上长虹”,其间无一人伤亡。
站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上的观光塔俯瞰,最直观的感想是——长。
采访那天是难得的好天气,极目远眺,可以看到浩渺的杭州湾海面外鳞次栉比的高楼,那是因桥而生的杭州湾新区。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工作人员欣喜地说,这在九月是很少见的。
台风活跃的九月,杭州湾海面潮水翻涌,卷起一道道波纹。整座大桥如长虹卧波,一眼看不到尽头。这座世界级桥梁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,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,全长36公里,全桥混凝土总量达245万立方米,相当于再造8个国家大剧院;用钢量达到82万吨,可建7个鸟巢。
与此前大多数工程的“设计决定施工”不同,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,没有可借鉴的工程先例,杭州湾跨海大桥实际上是“施工决定设计”,颠覆传统的设计流程,考验着大桥建设团队的每一个人。比如,团队初勘时发现南岸长达10公里的滩涂区地层中有浅层气,这种沼气没有开采价值,但对大桥施工危害极大,沼气喷发时,火焰冲出海面,甚至会引起底层塌陷。团队在咨询石油开采专家后,首次提出了“有控制放气”的工程措施,开创了世界同类地质环境建设大型桥梁工程的先河。
十几年前,这里两岸还是一片滩涂。时任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、总工程师的吕忠达和同事们在北岸临时搭好的指挥部中工作、讨论,时常忙到深夜,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工程难题。
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
采访一开始,吕忠达说:“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们杭州湾两岸人民的百年梦想。” 我不禁想到了参观位于海中平台的大桥展示馆时,入口处醒目位置写着的这样一句话:“这是一座跨越梦想的大桥。”
如今,这座被评价为“我国桥梁从江河走向海洋的代表作”的大桥已建成通车14年。在这之后,舟山跨海大桥、青岛海湾大桥、港珠澳大桥等一座座跨海大桥纷纷涌现,一大批世界级桥梁翻山、跨海、穿谷,中国桥梁成为一张闪亮的“大国名片”。
“中国成为桥梁强国,我们自己的行业能够走到世界前列,甚至于领先,是我们每个桥梁人的毕生追求。”吕忠达说,相信随着建桥材料研发水平,装备机械化、智能化水平的提高,中国桥梁将会走向新的跨越。
上一篇:不只是随身巨幕,更是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桥梁—
下一篇:没有了